为了切断太岳与太行两大根据地的联系,阻止我军向东转移,日军还以第62师团的部分兵力和伪军一部部署在白晋路沁县至长治段西侧。同时,第69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则部署在同蒲路霍县至洪洞段东侧,以阻止我军向西转移。这样的布局,无疑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日寇的目标,是在这片山区建立一个所谓的“山岳剿共实验区”,以此作为他们消灭我军摧毁抗日根据地的样板。 所谓的“铁滚式”新战法,是日寇精心策划的一种战术。他们将直接参与扫荡的部队以及配属的伪军、特工队编成三个梯队,在纵深达20公里的广阔区域内分三线配置,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日寇调集了其第1军下辖的第37、第62、第69师团的部分精锐兵力,以及数量庞大的伪军,总计超过2万余人,在空军的强大支援下,对太岳根据地实施了一场规模空前、名为“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的大规模扫荡行动。
第二梯队则由日伪军混合编成,他们裹挟着大量民夫,组成了物资搜索队、俘虏工作队等,负责掠夺根据地的资源,抓捕地方党政人员,以此削弱我军的战争潜力和民众基础。
1943年10月,深秋的寒风已经悄然侵袭了华北大地,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场决定命运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
第三梯队同样以日寇为主,任务是继续“清剿”根据地内的零散八路军和游击队,掩护第二梯队的行动,并维护交通运输线的畅通无阻。
第一梯队以日寇为主力,辅以训练有素的特工队等特种部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合击太岳军区的主力部队,企图在短时间内将我军消灭或重创。
10月1日,随着日寇指挥官的一声令下,扫荡行动正式开始。第37师团从运城、侯马地区向东猛扑而。
然而,面对日寇的嚣张气焰,我军并没有退缩。他们依托根据地内的险要地形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展开了顽强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