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早晨,住东梭庄一带的山东分局、115师师部机关的警卫部队首先与敌军接火。接到军情报告,山东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判断机关人员已陷入包围圈,立即把山东分局、省战工会和省抗敌同志协会的警卫分队集合起来,迅速占领附近高地掩护部队向西突围。随后,在五道沟地区与日寇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反“扫荡”中的战斗异常残酷。其中,1941年11月30日发生在沂蒙山腹地的大青山突围战,是沂蒙军民在波澜壮阔的抗日舞台上最为英勇壮烈、扣人心弦的一幕。
大青山位于费县、沂南、蒙阴县交接地带,系蒙山支脉,山势险峻英雄合击。11月29日晚,抗大一分校各单位相继转移到蒙山东部的大青山一带。其中,校直各单位及第五军事大队住胡家庄、杨家庄英雄合击传奇、大古台等十几个村子;第二建国大队、蒙山支队及地方干部、民兵等前往西猪窝村一带。敌人得知情况后,连夜调集独立混成第十旅团及岱崮、坦埠、桃墟、旧寨、垛庄、青驼、诸满、石岚等地据点的日伪军5000余人,准备对大青山地区分进合击,并且于当天夜里占据了周围的山头,形成包围之势。由于八路军115师师部、山东分局机关事先不了解这一新情况,当夜,115师主力部队在绿门山一带对敌发动攻势时,又将师部后勤机关、山东分局机关、省战工会、省群众团体、省抗敌协会等2000多名非武装人员转移至大青山一带,误入了敌人的包围圈。
东梭庄与敌军接火的同时,住蛤蟆石沟一带的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一中队哨兵也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紧接着,第五大队军士哨岗位升起报警的烽烟,大青山东南方向也响起隆隆的重炮声。抗大一分校的学员们从熟悉的三八式步枪特有的声音和炮声判断,遇上日军主力了。就在这时,抗大一分校侦察员向司令部报告:“经界湖、坦埠、桃墟向岱崮方向围击我们的三路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