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日伪军约5000余人,从莱芜、博山、淄川、章丘镇、胶济线路出发,向我泰山地委机关驻地莱芜吉山刘白杨村进行合围偷袭。当时主力部队正在外线作战,这里除地委机关外,只有分区特务连和县区干部培训班的300余人,为掩护机关突围,泰山军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汪洋同志指挥地委机关人员分路突围,自己率领部分人员向吉山方向突围,与敌主力展开激战。战况异常惨烈,终因众寡悬殊,虽毙敌200余人,但汪洋和200余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消息传来,我们大为震惊。汪洋同志是山东东阿县人,抗战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在莒县、临沂、沂水组织抗日武装,后编入山东纵队四支队,他曾任四支队团长、政委、政治部主任及四旅政委等职务,1942年5月任泰山区地委书记,他的牺牲是鲁中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损失。
吉山战斗后,泰山区对敌斗争形势更加恶化,由于各地委有的同志过去强调党政干部的“职业化”掩护和保存力量,而没大胆及时地开展对敌斗争,退缩到边远山区,工作受到不少影响。为了扭转斗争局势,鲁中区党委负责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舜初同志亲自到泰山区检查指导工作,帮助那里的同志总结对敌斗争经验教训,开创新的局面,同时对泰南区的工作也进行了指导。罗舜初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前一段的对敌斗争情况,指示泰山地委采取有力措施,调整、充实县以下领导力量和地方武。
区党委与军区研究,报分局批准,决定由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同志代理地委书记,坚持泰山区的斗争。
1942年下半年,敌人为支援太平洋战争和南亚战争,急谋巩固其后方,开始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在军事上,敌人综合过去的“铁壁合围”、“分进合击”等手段,发展成为“拉网合围”的“扫荡”战术。即以强大的兵力呈网状分布,多路、快速、梳蓖式推进,构成若干个合围圈,边压缩、边搜索,力图迫我于狭小地区聚而歼之。